新闻动态Notice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> 正文
    原创话剧《大明城墙》搬上城墙
    • 日期:2018-10-08
    • 编辑:
    • 浏览次数:
    • 打印本页

    原创话剧《大明城墙》搬上城墙

    由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金陵剧社的同学们带来的原创话剧《大明城墙》国庆期间在中华门瓮城内上演。话剧以公元1366年朱元璋倾全国之力修建城墙为背景,讲述了主人公张子昂与宋阳明担负修建城墙总领的重任,在遇到军饷严重缺失的困难面前,排除万难,积极完成修建城墙重任的故事。演出场场爆满,不少观众席地而坐,目不转睛地看完整场演出。

    这部原创话剧经过精心排练,被搬上了真正的大明城墙。和平日排练的校内剧场不一样,露天的环境没有专业的收音、没有灯光的配合,周围都是穿梭不息的陌生游客,这些是演出中的挑战。但四周坚实的城墙营造了更加浓厚的历史文化感,这给了演员们信心和动力。“看到刻着铭文的城砖,我能感受到古代工匠对责任的坚守,感受到他们对完成国家使命的决心和抱负,这让我更能理解人物的情感,更好地把我们这出话剧的内核,传递给大家、展现给大家。”饰演“张子昂”的褚阳波这样说。

    匠心讲述城墙故事

    这部话剧的剧情发展,整体上是糅合了明代修筑城墙的基本史实,刘伯温对南京城市的规划、朱元璋接见筑城工匠、百姓围观修城墙等情节,都是对历史的反映。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,话剧也进行了创意性的合理改编。“聚宝盆”只是个普通瓦罐,沈万三的致富秘诀是“勤劳智慧”,活泼可爱的小姐勇敢地追求爱情,“崔莺莺”式的丫鬟管不住嘴,偶尔冒出的话成为了“神助攻”……这些活泼有趣的情节都让话剧可看性更高,既弘扬了正能量,又活跃了气氛,博得观众们会心一笑。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一个段落,莫过于“城砖产地”贯口。用传统相声的表现形式,一口气报出十多个城砖烧造地的地名,令人耳目一新。为了让表演更加顺畅自然,这十多个名称的顺序也是用心排列的。

    为让人物鲜活丰满,小到人物的姓名,都有着精心的设计。主角“张子昂”的名字,取自“陈子昂”,上阵杀敌的“宋阳明”原型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,一个取名为“守一”的反转角色,颇有些反讽的意味,给故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展。女性角色方面,则是从琼瑶小说、青蛇传里借来了“紫薇”和“小青”。潘浠瑶饰演了母亲“瑞娟”,“一开始我觉得这名字特别土。但随着演出的进行,我对‘瑞娟’这个角色越来越了解,真的是人如其名。我们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线,每个人物都特别立体。”

    传递青春正能量

    为了呈现更好的演出效果,演员们在演出中细化情节和动作,以满足不同观众的观演兴趣。饰演“宋阳明”的王业薪,把观众的情绪也带入到了表演中,观众们会跟着演员的喜而喜、悲而悲,“观众的热情和鼓励会感染我们,他们的掌声让我非常有成就感”。话剧表演颇受好评,演出结束后,有不少游客主动要求和演员们合影。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天连着看了两场演出,一直夸赞其中歌颂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“明天我还要带家人一起来看!”

    没有大制作、没有声光电,有的只是演员们的全力付出和真情流露,却让在场的观众们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心潮澎湃。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吴同学,观看演出后赞不绝口,表演得非常精彩,演员们非常专业,完全看不出他们和我一样、还是在校学生。在城墙景区里,观看这样的演出,感觉剧情和城墙的历史文化很贴合,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南京的历史和文化。

    饰演女儿“紫薇”的演员朱逸说,“作为一名在宁大学生,我们能为这古城墙做的很少,只能将它的历史化作一部话剧表现出来;而我们能做的又有很多,我们对南京城墙的热爱,通过一句句台词、一个个动作传递给全国、全世界各地的游客。由衷希望城墙能“申遗”成功,将南京古都生生不息的魅力传承下去。